文章来源:中国网/新重庆 由中国养老产业设计装修知名品牌唯楷装饰养老产业设计院转载
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九龙坡现有户籍人口95.18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61万,占户籍人口的23.75%,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全市,健康养老需求与日俱增。
2016年,九龙坡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但究竟怎么搞,全国尚无范本。九龙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居民养老诉求,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步,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九龙坡区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医养结合工作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随即敲定,其后,九龙坡区出台《九龙坡区区域卫生规划(2015-2020年)》《“健康九龙坡2030”规划》等,更率先全市制定《九龙坡区医养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规划卫生健康用地1325亩,用规划引领医养结合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步,政策赋能产业发展。为鼓励养老产业扎根壮大,我区推行了四项举措。一是补助,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每年给予运营补贴,对养老机构兴办医院给予奖励等,每年区财政补助各养老机构约110万元。二是深化“放管服”,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等,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实施税费减免和水电气价格优惠政策。三是规范管理,在全市率先制定《老年人综合评估与照护标准(试行)》《重庆市九龙坡区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四是质量监督,每年对医养结合机构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服务质量安全。
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4家,床位4223张,其中医养结合机构9家,床位1726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73家,床位357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实现100%。
大部分居民对养老大概有这四条诉求:能在家里健康养老;需要住养老院时,希望能离家近,心里有依托;一旦发病,能得到就近、专业的医疗救护,不让孩子劳心劳神;养老看病费用再低点,减少家庭压力。
根据调研结果,九龙坡区确定了健康养老分类发展框架:没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实现健康居家养老,占比超过9成;有疾病风险行动不便和确需全程专业看护的老人,可选择家门口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
同时该区创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载体,通过进社区、进院坝、进家门等方式为65岁及以上居家老人提供家医签约服务。截至目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82720人,占比为54.33%。
除了“居家养老”外,还创新实施了“医养机构协议”(医疗机构与辖区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服务协议,由医疗机构不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中有养”(利用辖区医疗资源,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护理、康复能力建设,指导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门诊或老年病房)、“养中有医”(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病床建设,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模式,形成了全区促进医养融合的模式体系。
不仅仅是养老院,在社区和医院,医养结合的优势也在不断凸显。渝州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区首家由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兴办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在规划时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邻,社区老人在中心可以休闲娱乐、学习提升,享受专业的照护和诊疗,真正实现了“养老不离家”“看病要方便”的愿望。中心今年还将依托社工开展个性化家庭服务,让更多居民享受“品质晚年”。
位于杨家坪辖区的重庆市总工会康复医院,目前已成为全市医养结合的示范标杆。其设有医疗服务区、医养结合康养区和社区养老服务区,实现了医院、机构和社区养老的高度融合。其中,医养结合康养区面积达6800平方米,采用多学科协作服务模式,配备多种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系统,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照护服务。
据了解,九龙坡区目前有医养结合机构共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的有7家,开设康复专业的医疗机构的有36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健康养老服务达100%。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创新模式,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让更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心养老。同时我们还将依托‘九龙坡云医院’,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未来,市民有望通过手机轻松下单,自主购买高效、专业的养老服务。”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